关于这个现象,之前中国新闻网就发起过关于每个家庭带娃人选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有效的3565张投票中,有将近50%的家庭都是“姥姥带娃”。
由此可见,姥姥带娃看起来成为了一种新时代的“养育常态”,不少人好奇,为什么奶奶慢慢从“带娃前线”上退下来了呢?
毕竟从传统观念的角度出发,一直都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所以一般而言,在带娃的人选上,通常都是公婆作为第一候选人,其次才是娘家人。
其实,在我跟不少宝妈还有老人交流后才明白,奶奶带娃比例的减少,并非是因为冷漠,背后存在几点令人无奈的原因。
她说,儿子儿媳刚有孩子那阵儿,她就做好准备去帮着看孩子,毕竟自己跟儿子一家住在一座城市,照应起来也方便,谁知道小两口后来一商量,把儿媳的娘家人从老家接了过来,这一下,就算自己想看孩子,也没辙了。
其实,说起这个,原先就有一则针对宝妈会选“奶奶”还是“姥姥”带娃的社会调查,其中超过65%以上的宝妈选择了“姥姥”,而把奶奶拒之于“带娃”的门外。
就像很多宝妈说的那样,就算是两口人,也会因为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矛盾和冲突,更何况是“随机组合”的婆媳关系呢?
所以想要化解这个千古难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同处于一个屋檐下,双方见不着,不在一起生活,那么不管双方生活上有多么大的不同,也会“井水不犯河水”。
而原因也很简单,亲妈心疼闺女,有任何事情都想要竭尽全力替女儿分担,在照顾孩子的事情上,也往往不遗余力,只要为了女儿好,那么再多的辛酸和委屈都可以自己咽进肚子里。
因此,出于这些原因,只要在带娃的成员选择上,宝妈妈能说得上话,那么最终能入选的一般都是姥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说的至允至当,毕竟谁生的就要由谁养,如果生了孩子,却把养育的责任一股脑的推卸给老人,那么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所以从儿女出生、上学到结婚,以及到最后帮着儿女带娃,老一辈人的生活重心会永远停留在孩子身上。
一方面来说,老一辈辛苦了一辈子,他们深知养儿育女的艰辛,所以好不容易熬到了退休,自然也想享受天伦之乐。
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丰富,可供老人娱乐的项目越来越多,不管是打牌、下棋、跳舞、唱戏,还是说出去旅游,哪一样都比带娃更轻松自在。
更何况,给儿子、儿媳带娃,有时候确实会存在很多的委屈和心酸,出钱出力这都不算啥,有时候还会因为养育方式、生活习惯等问题,双方产生纷争和矛盾,所以时间一长,对老人来说压力会非常大。
就像之前刷到的一则视频,婆婆帮着带娃,每次只要进了儿子儿媳的门,就愁眉苦脸、一脸的不适,但只要说可以回自己家了,那么一旦出门,就各种神清气爽、兴高采烈。
所以说,有时候不管老人帮不帮我们带娃,我们都应该对他们多一些赞美,少一些责备,要知道,他们这一生,也跟我们现在一样,充满着挑战和挫折。
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结婚生子、定居生活,那么远在老家的父母和儿女之间,就会出现一条巨大的鸿沟,双方之间的距离,对老人来说,将是非常大的挑战。
可能对于一些能跟上时代的老人而言,这算不上什么,但现实当中,更多的都是一辈子没怎么出过远门的老一辈父母。
当他们来到陌生的大城市时,会莫名的有很多的局促和不安,再加上有些老人不认识路,不太会使用电子设备,所以每天只能待在儿女的家里,心理层面会面临非常大的考验。
这可能还只是老人去儿女家带娃的冰山一角,有的老人一辈子生活在老家,生活习惯、养育方式,都跟儿女格格不入。
时间一长,双方就会出现嫌隙,而老人在这座城市,既无亲朋,也无好友,心中的万千郁闷,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就像之前有个朋友跟我分享的故事,她说有次半夜起床喝水,听到客厅里有人在压低声音说话,走近一看,才发现是婆婆跟远在老家的公公打电话。
再后来,朋友每次想让婆婆帮着带娃,就会连着公公一起接来,毕竟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老两口,怎么会放心得下彼此呢。
其实,老人带娃确实有着太多的艰辛和不易,尤其是面对这种有距离的情况,对老人来说,可能需要面对的考验,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所以说,不管老人愿不愿意上门带娃,我们都应该多给老人一些理解和感恩,毕竟有时候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很多不能对着儿女言说的无奈和辛酸。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选择“带娃人选”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