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被广为人知,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贪”行。据说他贪污数额堪比清朝十五年的赋税总额,这让他成为当时无可争议的富豪。然而,这些钱大多流入了乾隆皇帝的腰包,乾隆开口,和珅必须慷慨解囊。尽管如此,嘉庆皇帝却坚持斩断和珅的生路。而乾隆临终前曾警告嘉庆不可杀和珅,但他的意志最终被嘉庆执意置之不理。这么多年过去,我们或许可以窥见嘉庆当年决定的原因。为何嘉庆要坚决杀掉和珅呢?或许这是一个十年后才浮出水面的谜团。
和珅少年命途坎坷。母亲在生下弟弟和琳时不幸去世,而父亲也在他七岁时撒手人寰。家族中一些成员竟想将和珅和和琳赶出家门,幸好两兄弟得到仆人和一位偏房姨太太的庇护,慢慢长大成人。小时候,和珅就立志要出人头地,励志不懈。他学习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和文字,为将来的仕途打下坚实基础。一次,一位藏族喇嘛给乾隆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当时朝廷官员无人识藏文,和珅挺身而出,为乾隆翻译,从此赢得乾隆的赏识,得以得到重用。
尽管被视为大贪官,和珅却有着自己的原则。“三不贪”是他的座右铭:不贪科举之财,以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才;不贪赈灾之款,尊重百姓生计;最后,不能完成的事不接受他人赠与的财富。尽管贪,但他有原则,这种即贪又有原则的特质为国家政务带来了巨大的裨益。
十年后,嘉庆命人撰写和珅的传记,但笔者为迎合嘉庆,将和珅描绘成罪恶滔天、贪污枉法的恶棍。嘉庆阅读后大为愤怒,表示“和珅并非一无是处”。或许直到现在,嘉庆才领悟乾隆当年为何劝他不要处死和珅——因为除了贪外,和珅实际上是一位富有才干的谋臣,是一位罕见的忠臣良臣。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