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与伦敦金融城、纽约曼哈顿、香港中环齐名的国际化金融核心区,也是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陆家嘴。近日,《金融时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采访团来到了这片充满现代繁华与创新色彩的土地。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未来与愿景共生。
用“寸土寸金”来形容陆家嘴并不为过,31.78平方公里的陆家嘴,矗立着285栋商务楼宇,集聚了4.7万余家企业,经济总量超6000亿元。“陆家嘴以全市0.5%、全区2.6%面积,贡献了全市近14%、全区近40%的经济总量。”只用几个数据,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周海东便将陆家嘴的含金量展现无遗。
何以陆家嘴?国家战略、时代选择,将开放与创新深植于这片土地的血脉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陆家嘴的国际化始于规划之初。
“陆家嘴是一个博采众长、经国际方案优化而成的城区。”周海东告诉记者,关于如何建设陆家嘴,中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法国各给出了一个方案,经提炼优化后最终形成一份,而陆家嘴也是依据这份方案建设至今。
如今的陆家嘴已是国内国际化程度综合水平最高的中央商务区(CBD)。数据显示,这里拥有全国70%的外资资管机构、55%的外资独资公募、40%的外资法人银行和外资券商;全球律所前10强中的6家、全球四大会计所中的3家、全球房地产经纪“五大行”中的4家,以及全球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全国11家中外联营律所在此落地。
以金融闻名而不只有金融。目前,陆家嘴已形成了以金融服务业为主体,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专业服务业、航运服务业为支撑,“一体四翼”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这里是我们跨国企业的一片乐土。”记者在与多家外资企业负责人沟通时,频繁听到这样的评价。陆家嘴拥有中国完备的市场体系、开放的创新环境、便利的营商环境和专业的政务服务,为全球企业对外投资、业务布局和资源整合提供了最好的发展平台。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贸形势更加纷繁复杂的背景下,中国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跨国企业不断深挖市场潜力提供了新机遇,也让他们对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和期待。
周海东披露的一组数据即是有力证明。今年1至7月,陆家嘴新增合同外资项目156个,金额总计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37%,实到外资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4.18%。
与中国共成长,是很多外资企业的切身感受。对达索系统而言,扎根中国20年,其业务增长超过22倍,客户数量超6万家。
“2025年上半年,达索系统大中华区业务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7月份,达索系统在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正式启用中国首个开放创新实验室3D EXPERIENCE实验室。”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创新业务管理总监索爱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陆家嘴的“创新基因”,为创新项目提供了更加开放、高效的落地土壤。
“在后续的运营中,我们更是进一步感受到了陆家嘴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政策支持与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索爱伦表示,这里不仅有作为中国金融和开放高地的“高度”,还有办事效率、政策传达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还有积极倾听我们诉求并及时给予支持的“温度”,这让我们对未来书写更多“活力中国”的创新故事充满信心。
德硕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ABeam Consulting大中华区董事长中野洋辅则感慨,来到中国发展,外企要调整节奏,要将全球化经验与中国客户需求相结合,开展定制化服务。“中国客户追求快节奏、短周期,不能简单套用既有模式。”他表示。
在中野洋辅看来,如今跨国企业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东西。“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至今,在某些产业领域,中国已经比日本更为先进。”他补充,“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我们需要把中国先进的技术输出到日本。”
不仅是“走进来”,对奋迅·贝克麦坚时来说,依托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政策,他们完成了跨境法律服务的“双向奔赴”。
“联营试点打破了以往中国律所的服务贸易壁垒以及外国律所执业范围的限制,中外律师得以直接为客户提供涉及多个法域的法律服务,从而有利于更好保障境外中国企业的法律权益,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奋迅·贝克麦坚时联营办公室、奋迅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施淼说。
开放与创新相互促进、共生,是推动外资不断拓展在华业务版图的关键支撑。2018年,安永上海创新中心成立,深度融合中国市场,旨在为客户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与机遇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
“我们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并启动试点创新项目,与国内的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启动多个潜在试点合作项目,最终带来了可观的商业价值。”安永创新中心合伙人田成表示,未来,该中心将继续扮演好上海城市品牌的“广播员”和跨国企业落地服务的“参谋员”,利用其全球网络和本地实践,为所有客户提供真正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在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讲解人员在为调研员讲解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情况。本报记者 周轩千 李丹琳 摄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