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2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397次会议通过了《蒙古自治办法原则》,其第三条为“察哈尔部改称为盟,以昭一律,其系统组织照旧”。由于察哈尔右翼四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与绥东五县(丰镇、宁远、兴和、陶林、集宁)并存于一地,牵涉到右翼四旗与绥东五县的区域划分问题,察哈尔“部改盟”并没有立即实现。
1936年1月,日本侵略者指使百灵庙蒙政会改察哈尔部为察哈尔盟,并成立伪察哈尔盟公署,管辖察北六县(指位于察哈尔省北部的宝昌、沽源、多伦、张北、康宝、商都)和察东八旗(指位于蒙古察哈尔部东部的太仆寺左旗、太仆寺右旗、商都旗、明安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所辖之区域。
1936年1月26日,国民党中央决定撤销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百灵庙蒙政会),另设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绥境蒙政会)、察哈尔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简称察境蒙政会)。2月23日,召开绥境蒙政会成立大会,右翼四旗划归绥远省。7月27日,国民政府成立察境蒙政会。
1945年8月中旬,苏蒙联军指挥部在多伦成立察哈尔盟临时政府。10月初,苏蒙联军撤离察哈尔地区,临时政府自行解体。
1945年11月6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在张家口成立。11月8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内蒙古政府,先民选成立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两自治政府,受察哈尔省政府之领导。并成立一个群众团体,名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带有政府的咨询机关性质”。11月25—27日,内蒙古各盟旗代表大会在张家口召开,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1946年2月20日,经民主协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察哈尔盟筹备委员会在哈叭嘎(今正蓝旗哈比日嘎镇),察哈尔盟民主政府筹委会也同时在哈叭嘎成立。3月31日,察哈尔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察哈尔盟分会委员和盟民主政府成员,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察哈尔盟分会和察哈尔盟民主政府宣告成立。4月14日,察哈尔盟分会和察哈尔盟民主政府迁到明安旗宝绍代(今正蓝旗宝绍代苏木)。6月21日,察哈尔盟分会和察哈尔盟民主政府迁到哈叭嘎。9月16日,察哈尔盟分会和察哈尔盟民主政府迁到道英海日罕(今正蓝旗境内)。1949年2月2日,察哈尔盟党政机关从各自的游击区回到道英海日罕,结束了长达3年之久的“马背游击政府”阶段。
附记:1946年11月,日伪时期的伪察哈尔盟副盟长、原太仆寺左旗总管色楞那木吉勒,在宝昌召开察哈尔盟九旗(含多伦旗)总管会议,成立国民党察哈尔盟公署和察哈尔盟保安司令部。
1954年,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组建新的内蒙古自治区。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将原属于绥远省的右翼四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改为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时,察哈尔右翼四旗归属绥远省东四旗办事处管辖。1950年1月20日,绥远省人民政府撤销绥东四旗办事处,建立中心旗制,以正红旗为中心旗,管辖正黄旗、镶蓝镶红联合旗。1954年3月19日,绥远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合并,撤销绥远省建制。同月,撤销中心旗制,成立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1958年,察哈尔右翼四旗(1954年已改为三旗),划归乌兰察布盟管辖。
由于历史古老、记忆远去,人们对于“察哈尔”一词的含义莫衷一是,出现了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古突厥语,意为“汗之宫殿的侍卫”;有人认为是波斯语,意为“亲卫军”“侍从”;有人认为是波斯语的“四”;有人认为是从古代蒙古语中有“孩儿”之意的“察合”一词演变而来;有人认为是“邻近”“边疆”之意的“扎哈”一词的转音;有人认为是由“白色”之意的“察罕”一词演变而来;有人认为是“王宫周围的平民”之意。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察哈尔的前世今生》这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发表,到这里就全文发表完毕。衷心感谢您的赏读、关注、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