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买本新书要靠“抢”,拐了几个弯的签售队伍……7月6日,在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书香中国·全民大讲堂”的火爆场面,让无数人见识到了主讲人马伯庸的号召力。马伯庸带着他的新作《食南之徒》来到苏州,讲述他创作这部另类“舌尖历史之旅”的过程。
小说的源起,是《史记》中《西南夷列传》里的一段记载。马伯庸在参观广州南越王博物馆时产生了创作灵感,根据《西南夷列传》里的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了主角唐蒙,讲述一种美味酱料“枸酱”如何引发了西汉地理版图的扩大。在历史的缝隙里挖掘,填补历史的细节,是马伯庸所擅长的手段。他笔下的小人物在真相与虚构间辗转腾挪,织补空白,独成一格。
“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其实不是唐蒙这位美食侦探的经历,而是它所展现出的地理认知。”马伯庸告诉大家,正是有唐蒙、张骞这样的人不断探索,才把“茫然无知”变成“显而易见”,开启了汉文化向南拓展的大潮,几经变迁形成今日之版图。地理认知改变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食南之徒》中涉及的南越国各种风土、掌故、用具、建筑风格等,皆有考古佐证。“感兴趣的朋友,记得到广州的时候,去南越王博物馆看看。”马伯庸的热情安利,势必又要为今夏的“博物馆热”再添一把火。
为什么大家都爱马伯庸?记者现场采访到两位不同年龄的读者,请他们讲述阅读其作品的感受。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的小学生李彦霆告诉记者:“因为他的视角太独特了,跟我平时看的历史读物完全不一样。之前看过《太白金星有点烦》,觉得特别有意思,很有想象力。这次买《食南之徒》想看看里面的美食能不能让我胃口大开,因为我太瘦了!”
“马伯庸的书我常年购买,只要他出了新书,大都会拿下。”青年读者“二师兄”是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这位姑娘告诉记者,买书后她不会专门安排大块的时间去读。想要调剂生活,或者在阅读一些艰涩难懂的书籍读不下去的时候,就从书架上随手抽出“马亲王”的书,翻看起来。“他的书很容易读,轻松有趣,又能从中获取到各种历史知识,细节很丰富。比如最近我读《长安的荔枝》,里面对唐代官员身份的介绍,解释长安坊的地理位置,不仅填补了自己的知识盲区,也让我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愿望。”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