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社保是每个打工人的“兜底”保障。在深圳,看病报销、孩子学位、买房、退休养老……都跟社保高度捆绑。
不仅是医保所涵盖的医疗费用报销、生育津贴等保障,也不只是若干年后退休的养老金,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在深圳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跟社保深度绑定。
对非深户来说,居住证又与车牌摇号、学位等绑定。想要在深圳落户、买房、买车上牌,也要保持社保连续或者累计缴纳满一定时长。
就拿买房来说,深圳在春节前就放宽了购房条件,“落户即可购房”,但楼市依然没有回暖,3月深圳房价同比下跌7.4%,成交面积收窄……
在学位、住房等资源上,社保并非保障,而是门槛。甚至就连医疗保障,也不是非交深圳医保不可,对“打零工”的人来说,一年360块的新农合也够用了。
2024年1月1日起,深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从2360元上调到3523元。7月1日起还会有第二轮调整。
根据深圳最新的社保缴费基数,个人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每个月最少也要交1200+元,一年下来就是12000+元了!
拿灵活就业“代表”外卖骑手来说,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全国骑手工资水平的均值水平稳定在5000元左右,广东的均薪水平略高,也不过是6000+。与微薄的收入对比起来,1200元的社保费,就成了重担。
何况个人养老金制度、延迟退休的可能……仿佛都在预示着社保“贬值”。此前,有媒体报道,父母退休金“倒挂”,比子女工作收入还高的情况,但到我们退休的时候,还会有这么高的退休金吗?
有份“正经上班”的工作倒还好,单位可以分担部分社保费用,但对于“打零工”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由自己全额支付的社保,已经成为一种负担。
不交社保的打工人不是不想交,而是真的交不起了。在未来的养老保障,与当下生活的紧迫之间,他们已经作出选择。
目前,深圳的社会保障体系除了基础的五险(医疗、生育、养老、工伤、失业)之外,还有惠民保(重疾险)、个人养老金制度,此外就是商业保险。
这样看来,医疗保险的选择较多,但退休养老保障大致只有养老保险、个人养老金、商业保险这三种途径。
再则,深圳若推出特定人群的补贴政策,一般都会以医疗或养老保险缴纳情况作为条件认定标准,别等要申请时才发现自己不符合条件。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