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姑娘”何以打动人心(暖闻热评)
时间:2025-08-06 13:24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故事】“打——豆腐的来啦!”这个夏天,河南卫辉姑娘李福贵一声清亮的乡音走红网络。某短视频平台上,她的粉丝数已经突破900万,收获点赞超5800万次。她是努力担起家庭责任的“卖货郎”,也是村裡老人竖起大拇指夸的“自家闺女”。她记录自己走村串巷叫卖豆腐、杂货的日常,买卖间的真挚互动让人暖心动容。网友称她為“豆腐姑娘”。

  没有精致的脚本,没有吸睛的妆造,也没有炫酷的转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短视频信息流裡,李福贵的视频,初看甚至有几分粗糙。她身上,究竟有什麼打动人心的力量?

  李福贵的人生剧本,并没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开篇——父亲有智力缺陷,母亲生活无法自理,从小就要帮年迈的爷爷扛起家庭重担。就像扎根贫瘠土地却依旧追逐阳光的向日葵,尽管命运降下风霜,但她并未屈服於困境,而是用双手一点一滴装点生活,并用镜头记录下“美好的一面,正在改变的一面”。人生很难十全十美,每个人都可能遭遇荆棘,而最珍贵的,就是披荆斩棘、篤定前行的勇气。

  走村串巷,李福贵不只是卖货。她帮老人晒麦子,替独居老人拨通远方子女的电话,“无意”间给拮据的老人多装几块点心,免费给老人拍照……她的小货车,经常扮演村裡的“流动服务站”。

  善意是双向奔赴的。她也会收到老人塞来的水煮蛋,会被邀请去家裡“吃口热饭”,会在找零的时候听到“别抹零了,你多赚点”。“我其实不缺东西,但我就是想来买你点东西,因為我就想和你说说话”,等待李福贵的到来,是不少村裡老人的一种习惯,也是一份慰藉。远离陌生人社会礼貌的“互不打扰”,沉浸於乡土社会基於熟悉的“自在亲密”,屏幕裡的人情味,足以戳中许多人内心柔软之处。

  近些年,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各种乡村自媒体创作者接续涌现,在记录乡村生活、展现乡土风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揪心的现象。比如,有的钻营人设,虚构苦难隻為带货﹔有的捏造剧情,制造冲突哗眾取宠。这些做法也许能吸引一时的流量,但长远来看实则是在透支人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对农民的信任。

  而在李福贵这裡,既没有偏见,也没有矫饰,乡村就是它原本的模样,有泥土芬芳,有古道热肠,有困难,更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蹭饭书记”董桂林的镜头裡,吃着百家饭、聊着百家事,关怀的是留守老人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工地大叔”刘诗利的故事裡,“把自己弄得好一点”的朴素愿望,让无数追逐梦想的人共情……不只是李福贵,那些让人们忍不住点赞、关注的主人公身上,总少不了一份穿透屏幕的纯真。愈是赤诚,愈是感人。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不论天南地北,不论城市乡村,这片热土上永远有一群热情洋溢的人用心追逐着梦想。相信被“李福贵们”感动的你我,也一定正怀着对真善美的向往,把自己的日子过成诗、酿成酒、活出光。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