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另一个层面说,这个举措不仅是食堂质量的升级,其实也贯穿着一种最起码的教育理念——平等。为什么教工要和学生分开吃饭呢?教工有什么特殊的饮食需求吗?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符合现代理念的理由,去给教工别灶合理化。所以,取消教工食堂也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回溯。正如很多网友评价的那样,“早该如此了”。相信没有任何一所学校会堂而皇之地否定“平等”的价值,食堂其实也就是一个课堂,理当在这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何谓平等。
说到底,还是要回到市场监管的角度——多层次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的完善。前者,小到一个菜市场的管理方,都理应成为公平的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而不应是“鬼秤”的袒护者,将维权的消费者当作了“敌人”;后者,面对“缺斤少两”,消费者如何投诉举报,相应的商家要付出怎样的代价,都理应变得更透明。商业伦理的涵养是需要时间的,但越是需要久久为功,越需要及早重视并行动。
对于不少人来说,这里是一个完美的梦想孵化器。成为“景漂”,不仅契合了当下不少年轻人更松弛、更自省的人生态度,而且成本似乎尚可承受,就算失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摆脱过去的成功学叙事,找寻并成就另一种生活,在这里真的成为可能。踏实、确定、安全,变得可感觉、可触摸,具体而真实。从这个角度说,“漂”不过是表象,“景漂”更像是他们对自己这种生活状态的自嘲或者自娱自乐。
这些都是当前实体书店经营者需要去尝试和转变的,也是出版社以及地方政策需要去共同支持的。正如将书店开成精品咖啡店和茶店,是能够专门迎合一部分消费者需求。我国拥有数以亿计的图书消费者,实体书店扩宽视角去挖掘图书文化性,一定能够在吸引顾客、提升图书销售的同时带来边际效应。当实体书店能够生存并转向盈利,也将反哺出版社,倒推出版社拥有足够资金去策划推出更多好书。
听听普通用户的故事,估计会有一种令人忧虑的“精彩”。这两个案例中,前者虽是游戏,但内含着复杂的二战背景及这段历史曾孕育出的价值共识;后者看起来是偶然、单个的行为,但可以想见类似操作一旦形成路径,可能给互联网基底性安全带来的威胁。这些案例中的苗头,隐隐指向安全、法律、伦理上的系统性风险。人工智能的“撒谎”远不止于此,无数普通使用者可能正在与此博弈而不自知。
长久以来,人们可能更习惯于把铁路视为一种“公共品”,它是一种基础设施,应当留足公益属性。但对飞机票同样要收改签费的情况,人们好像并没有太多关注。人们对不同“公共服务”的理解很明显是有区别的,大概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接受一个更加商业化的铁路运营模式。这种心理预设可能会遮蔽一些事实,即忽视了真实的成本。哪怕一个事物被定义成“保障公益”,这背后依然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成本。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在对外开放上频出大手笔,展现了大国格局和担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大门越来越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夯得实,经济发展就更有支撑,民生福祉也更有保障。怎么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诚然,优化经济结构,该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就不要犹豫,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也不要迟疑。结构优化,可能带来阵痛,但是不优化就会处处被动。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