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晚上或休息日节假日召开的大大小小会议,与会人大多硬着头皮、心不在焉坐在会场熬时间。对千人所指的顽疾痼症无可奈何吗?不,如你所愿,案例来了,湖北省纪委监委通报,某地乡党委书记田某,一年内召开会议多达208次,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田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记掌掴今后还会落到谁的脸上,希望有“会瘾”的张三李四,一定别侥幸。
会议要不要开,这本不应成为问题。会议会议,一是会、二是议,该开的一定要开,没有实际内容,只有个人或少数人颠三倒四的泛泛空谈不叫会议,尽量少开或不要开。如今是信息时代,需要上传下达的信息,途径多、速度快,而一些地方的这会那会却越开越多,这是逆时代、反科学的行为。就此,笔者与一担任过某部门负责人,现退休赋闲在家的友人交流过。他认为:开会累,主要是心累,心累是最大的累。
许多事本来一条信息、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偏要兴师动众把人找来“摁”在会场,实际是心照不宣的“套”,源于有人官品不正,思想工作作风不端。对上,报个材料和图片,交了差也刷了存在感,对下,当个“二传手”,出了问题可以一推六二五。主要领导召集的会,有关无关的一般都得陪会撑场子,以示会议重要,不到场或者找人替代会得罪人,有的还会挨训。如是心理上下通用,开会到场了,面子给了,谁讲什么,人家听没听,是刷手机、走神打瞌睡、在本子上乱划拉、东倒西歪开小会,还是躲厕所蹲坑,或是跑会场外吹牛抽烟,开会不用心已成通病。
一年365天,正儿八经的工作,由上到下条条块块,都有人盯着,如果开会就能完成工作,工作就太简单了,这机关那部门岂不多余?自然灾害、事故案件的发生,不是靠开会就能解决的,把形形色色刷脸的大会小会砍掉90%,工人一样做工,农民一样种地,交警一样上岗,学生一样上课,商人一样做买卖。他还说,开了上面的会,把文件拿回来,交给相关部门,交待一句,别把上面布置的事掉地上,一切就OK了。像我们这些部门级单位,除了有组织规定和要求的“三会一课”、专题民主生活会,研究“三重一大”,给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会议等,该开的一定要开,还要开好,其他的别没事找事过“会瘾”,群众开心,工作会更顺溜。
笔者以为,某人的这段心得体会,未必全对,但引人思考,个中道道,相信有“会瘾”的不是不明白,而是装聋作哑,揣着明白装糊涂。公职人员的公权力来自于民,人贵有自知之明,为官尤应如此。工作岗位不会对任何人的工作水平自动赋能,开起会来天上有地上无,日复一日假大空,拿开会当干事、充政绩,这是典型的低能无能。讲上情不会比上级文件讲得更好;讲下情,不会比一线干活的同志更熟悉;教方法,即便是阿斗,也用不着逢会必教,一年开会208次,大把的时间泡在会场,不干正事折腾人,这是为官的耻辱,是巧立名目滥用公权。
一些人所以热衷开烂会滥开会,除了个人素质内卷,目无群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乡党委书记一年开会208次,其他乡干部也会召集一些这样那样的会议,一年法定工作日大概250天左右,许许多多的人成年累月5+2、白+黑,不是在会场,就是在赶会的路上,手头的日常业务怎么办,一线的工作怎么办,基层的矛盾怎么办,企业的困难怎么办,基层干部的休息权利怎么办。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笔者想说,一个地方不是哪个人的一亩三分地,可以拿着别人的时间不当时间,明知会多成灾,人人心烦,明知无用的开会伤人,还要逆党心、忤民意,湖北的田某被追责,这是群众的呼声,党纪的回应,谁拿群众不当事,群众会让谁翻船。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