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法国的头号贵客,当然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只要拿捏住了奥运,是个人都能在法国政府的命根子上捏上一把。
为了办好这场时隔百年再临巴黎的盛会,法国政府已经整整筹备了7年。该花的钱花出去了,该卖的票卖好了,只等夏季一炮而红。
各方和奥运沾边的职能部门,都在计划威胁破坏奥运,以逼迫政府答应一些平时绝不可能应允的条件,比如放假加薪。
今年1月,在全国最大警察工会UnitSGP-FO的带领下,300名警察坐上几辆双层旅游大巴,一边高唱国歌《马赛曲》,一边穿过烟雾弹的迷雾。
警察被忽视与奥运会处于危险当然不是什么充分必要关系,但潜台词显然是:不能满足我们?那你这奥运是别想要了!
让警察走上街头的,是奥运期间的全负荷警备机制。法国政府计划要求7月26日至9月8日奥运期间,所有执勤警员不得休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法兰西:好巧不巧,这段时间正赶上法国警察往年的度假高峰,这下高卢雄鸡可不干了。
示威警察指出,毫无节制的全面动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困扰:“想象一下那些没有亲属帮忙照看小孩的双警家庭,8月份日托中心全部关闭,他们该怎么办?”
政府起初准备用调休的大饼糊弄过去,法国内政部长达尔马宁承诺为参与奥运的所有警员提供10天调休假期。
然而这完全不能安抚斗争经验丰富的法国警察,毕竟他们工作中的一大部分,就是观摩别人如何跟政府作对。
面对政府的试探,他们不为所动,并且暗示,如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那么届时很多警员可能被迫“缺勤”。
通常来说,政府不会很快妥协。然而这一次,游行不过2天,达尔马宁就吐了口,毕竟这次的“人质”是奥运。
最终,法国内政部承诺,不仅保留10天调休假期,还将为奥运期间坚持工作的警察每人发放最高1900欧元的补贴。
尽管这一金额仍低于警察工会要求的2000欧元,但已经比去年内政部提出的500欧元要高上许多,鉴于法国目前最低工资是1480欧元,这次补贴约等于补偿了一个十三薪。
它就像婚礼上的七层大蛋糕,任何一只作势伸向它的黑手,都足以让新人当场大喊达咩,签下三英尺长的不平等条约。
去年10月,正在建设的拉夏贝尔体育场被120名工人占领,他们受雇于承建该体育馆的布伊格建筑公司,但决定罢工,让工程停摆。
因为这些工人全部是“无证移民”,也就是俗称的黑户,他们没有身份,因而是建筑公司最为青睐的廉价劳动力,只能从事最为辛苦同时缺乏保障的工作。
绑架拉夏贝尔体育馆后,这些黑户提出了大胆的诉求:要求允许所有被雇佣的无证工人合法化,包括正在工地工作,以及当年被解雇的所有工人。
正如《权力游戏:奥运会的政治史》作者朱尔斯博伊科夫所指出的,“搭奥运便车”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一种典型而有效的活动策略:
“活动人士经常高喊全世界都在关注,而当谈到奥运会时,这确实是事实,最重要的是,奥运会是一个不平等机器,因此毫不奇怪,法国的无证工人或工会会利用这一时刻,利用这一赛事来获得他们的政治优势,并颠覆例外状态,这样他们就可以为他们的会员获得一些适当的福利。”
巴黎公共交通公司(RATP)已经收到来自工会的罢工通知,通知预告,今年工会的罢工时间将从2月5日,一直持续到9月9日。
这不代表法国公共交通部门要罢工7个月,而是代表在包含奥运会期在内的7个月里,工会随时有可能组织罢工。
与此同时,出租车司机、农民、医护工作者、旅游服务人员以及铁路员工也正在罢工或正在酝酿罢工,唯独需要承载大量国际游客的航空部门承诺“奥运休战”。
世界上恐怕再难找到一个比法国更加热爱罢工的国家,自打法国大革命开始,街垒中走出来的人们就吃尽了斗争的甜头。
疫情前统计数据显示,每1000名法国员工每年平均罢工天数为114天,远超比利时的91天,西班牙的54天,德国的18天,在整个欧美世界一骑绝尘。
法国经济形势观察所预测,2024年底,法国失业率将从2023年的7.2%上升到7.9%,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几天前,还发生了一则颇为搞笑的新闻:装有巴黎奥运会安保计划的背包,在巴黎的一辆列车上被盗了。
法律规定,公司不得以罢工为理由解雇员工,不得在员工合法罢工期间聘用新员工顶替其岗位,也不得解雇任何工会领导。
很多成熟的大型工会,会为罢工者提供资金补贴,比如法国劳动民主联盟(CFDT),将为其罢工的成员提供7.7欧元每小时的补贴。
以每周工作35小时,一个月工作4周计算,这意味着每个月罢工者能拿到1078欧元,对于临时性过度来说,已经足以支持生活。
举例来说,法国全国工会行动基金(CNAS)目前拥有1.5亿欧元的可支配资金,它不只能维持工会的正常运转、补贴罢工员工,还可以为罢工者提供法律支持、报销上诉费用。
由于政府要求每名领薪水的法国人捐赠其工资的0.016%给工会,聚沙成塔,法国工会的现金充裕是出了名的。
这些捐款来自支持罢工者行动的普通人。带入一下当地人的生活,似乎很难理解为什么普通人要给罢工者捐款。
罢工意味着普通市民要早起好几个小时,在为数不多还运营的超员电车里挤成馅饼,也意味着原来4块5的鸡蛋涨价到6块一盒。如此影响正常生活,不骂人已经算涵养十足,为何还要为罢工充值?
并非人人都有能力参与罢工,也并非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在罢工后都很有分量。起码相信一位YouTuber停更几天,政府不会感到任何困扰。
这也被称作“代理罢工”。在更多隐形罢工者的资金支持下,罢工前线的人可以战斗更久,而一旦他们胜利,所有人将共享新法规带来的收益。
在社会普遍关心的议题上,这一现象格外明显,比如去年的反养老改革大罢工中,不到15天,一个线上捐款池就轻松募集到了超过40万欧元。
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普遍还是每周40小时工作制时,法国已经率先实现每周35小时工作,不仅如此,其假期之多,也是出了名的。
每年除了11天法定公共假期,还有30个带薪休息日。如果每周工作时长超过35小时,还可以申请缩短工时(RTT),即把超出的工时综合在一天或半天内,当作完整假期休掉。
很多时候,这被归因为法国人自由浪漫、不受拘束的天性,但法国人心知肚明,哪有天生的自由,这都是罢工争取来的斗争成果。
对于给自己带来实打实好处的罢工,法国人通常是感恩且宽容的。即便在去年绵延日久的反延迟退休罢工后期,也只有30%法国人对罢工表示出敌意,另外过半数法国人依旧支持罢工。
不仅享有优渥的薪酬,而且可以比普通法国人提前几年退休,多拿更多退休工资。在工作期间,他们拥有公司提供的廉价住房、花样繁多的各种补贴、更多的带薪休假。其配偶与子女每年可以享有16张一折火车票,父母与岳父岳母也可以享受每年4张免费车票。这份工作还是铁饭碗。
2010年,有3.6%法国企业至少经历过一次罢工,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至1.2%。
只有大型公司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罢工频率,2020年,人数超过500人的企业中有23.64%表示至少发生过1天罢工。
一方面,是因为只有航空、公共交通、通讯部门等大型国企罢工才有足够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是,经济不景气,小公司怕是经不住罢工的折腾。
单论加入工会的员工比例,欧盟平均值是23%,法国则是11%。不仅远远不及同样热爱罢工的比利时(50%),而且比很少罢工的德国(18%)还低。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法国人不再喜欢罢工,也不意味着罢工在法国失去市场。正相反,这象征罢工在法国正在愈发趋于日常。
被罢工干扰到日常生活,法国人也会烦躁与恼怒,但这些许困扰并不会成为指责罢工者的理由,因为另一个在林伯伯与其他人口中反复出现的认知更加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