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绩溪:“杂改土”让牛產业一路“犇”
时间:2025-03-28 07:05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围绕“要把‘土特產’这3个字琢磨透”新要求,皖南山城绩溪,立足资源优势,抓住皖南牛(绩溪小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秸秆变肉”契机,念好“土”字诀、打好“特”色牌、唱好“產”字歌,推进绩溪小黄牛特色养殖,带动乡村產业发展,力促农民增收。

  出台產业政策、开展育肥及肉品质测定、持续“双招双引”、兴建秸秆堆放大棚……一系列举措,推动“绩溪小黄牛”特色养殖,让牛產业“犇”劲十足。2024年,全年小黄牛饲养量达1.33万头,其中出栏0.76万头,全產业链產值突破1.3亿元。全县规模化养殖势头强劲,存栏1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户超120户,其中50头以上规模场16家,带动1300余户养殖绩溪小黄牛。

  政策护航,夯实產业根基。政策支持,念好“土”字诀。為推进黄牛產业高质量发展,该县出台《关於推进绩溪县黄牛產业发展的意见》和《绩溪县黄牛產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真金白银”助力產业升级。全年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00余万元,实施皖南牛(绩溪小黄牛)全產业链一体化项目,并通过“秸秆变肉”——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惠及30户养殖户,发放补贴45.7万元。

  2024年,发放基础母牛及规模场补贴90万元,惠及1205户养殖主体,兑现养牛大户產业奖励补助14.2万元。同时,肉牛保险覆盖6497头,理赔金额达90.18万元,為养殖户撑起“风险防护伞”。

  品质测定,锁定消费群体。念好“土”字诀,品质是生命。2024年元月份,该县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刘洪瑜技术团队,对“放牧+补饲”同等条件下,饲喂的皖南牛(绩溪黄牛)和西门塔尔杂交牛(西杂牛)进行全面的育肥及肉品质测定。

  从测定数据来看,决定口味的谷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天冬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均超过西杂牛。针对绩溪黄牛体型小的不足,该县以皖南牛為基础,从农户家中挑选品相好、体型大的种牛,开展基因测序,对品种进行提纯復壮。在绩溪小黄牛开发利用方面,要保留牛肉的风味口感和牛肉品质,重点锁定江浙沪中、高端消费人群。

  2024年,牛肉市场普遍低迷,西杂牛每百元3斤,绩溪小黄牛仍维持在50元左右每斤的高价位,且持续保持畅销。

  规模引领,激活集群效应。规模促效益,打好“特”色牌。以“杂改土”為抓手,推动3家规模牛场转型养殖本土小黄牛,并打造黄牛养殖示范基地。振华牛家庭农场获省级生态农场称号,必盛牛合作社、奔奔养殖场躋身市级生态美丽牧场行列。

  技术赋能成效显着。2024年,邀请农科院、安农大专家开展技术推广10余次,培训养殖户及农技人员200余人,疫病防控能力显着提升。

  “双招双引”同步发力。安徽徽牛云公司拟投资建设皖南牛產业项目,进一步扩大產能。振华牛家庭农场实施的“黄牛养殖设施提升项目”获市级专项资金26万元支持,為產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品牌驱动,持续拓展市场。唱好“產”字歌,產业升级是关键。该县深入打造绩溪小黄牛全產业链建设,已建成500头规模的绩溪小黄牛育种示范场和年屠宰2万头的加工厂,引入赢财牛等公司与乡镇平台公司合作运营,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落地﹔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周坑”“下备牛”商标成功注册,“绩溪小黄牛”地理标志証明商标、名特优新农產品申报工作加速推进﹔市场渠道持续拓宽。通过私域流量营销、省管局食材优选对接等举措,高端牛肉销售路径不断延伸。全县整合养殖、加工、销售资源,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助力优质牛肉“出圈”。

  眼下,正是老百姓养牛买牛犊的高峰时节。该县正啟动第二批秸秆饲料化奖补申报,弥补养殖大户部分资金,让养殖农户及时入栏、补栏。结合项目补助,截至目前,建成50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秸秆堆放大棚6个,完善了秸秆储运体系,实现降本增效。

  下一步,重点围绕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养殖、品牌价值提升等环节,继续加大本土黄牛的育种扩繁力度,从‘源头’发力,使绩溪牛產业朝着‘量增长’和‘质提升’稳步迈进,打响“绩溪小黄牛”特色养殖品牌,推动黄牛產业“接二连三”,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徐秀云)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