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先后见证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提出。自那时起,中国开启与世界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的新征程。
九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不仅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祉,也推动世界向着实现共同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
从雅万高铁到蒙内铁路,从比雷埃夫斯港到海法新港,从中巴经济走廊到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已初具规模。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了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目前共铺画了82条运输线个城市,为稳定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作出了突出贡献。
深化政策沟通,加快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促进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互联互通意味着相互往来的障碍更少、贸易投资的机会更多、共同发展的道路更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万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300亿美元。
以中亚地区为例,“欧洲西部-中国西部”高速公路(“双西公路”)、中吉乌国际公路、塔吉克斯坦瓦亚铁路……随着一个个示范项目落地,古丝绸之路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正在推进的中吉乌铁路建设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交通运输能力。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说,“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地区直通海港的战略提供了契机,有望将中亚地区打造成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
“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大陆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减贫发展,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刘易斯·恩迪舒这样评价。他指出,中国设立减贫项目,向非洲派遣农业专家并同非洲开展现代农业技术交流,这对地区发展稳定非常重要。
这是2021年7月13日,中国专家组成员在布基纳法索中西大区水稻示范区查看苗情。新华社发(中国农业组供图)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林格4村,中国农业专家组成功实施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项目,帮助全村居民摆脱绝对贫困。“中国专家的足迹遍及布隆迪全国各地,并依托中国援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杂交水稻、玉米等良种培育试验,有效提高布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布隆迪前环境、农牧业部长德奥·吉德·鲁雷马说。
这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以发展促民生的一个缩影。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在24个沿线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一带一路”项目直接为共建国家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塞内加尔,中国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为当地人带来清洁水源,惠及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在阿根廷,中企承建的高查瑞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为该国最贫穷地区民众日常用电提供保障。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考虑的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这样评价。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追求互利共赢。中方反复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而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开放包容、追求共赢的理念,使得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深受众多国家欢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吸引力。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份合作文件。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中国与各国携手抗疫,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合作;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之时,中国与各国扩大开放,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为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内涵不断丰富,共建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正成为新的努力方向。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过去3年,我主要从事“东数西算”产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等工作。面对各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和同事们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参与庆阳“东数西算”工程的建设,见证着“东数西算”从一个概念变为一座座数据中心、一个个落地的企业……
为优化我国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加快打造全国算力“一张网”,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我国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新疆和田沙漠温室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证实了在沙漠温室环境下进行作物快速繁育是完全可行的,为实现沙漠温室一年多次加代选育提供了有效手段。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极光现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极光现象与地磁暴活动密切相关。地磁暴以及近期频繁出现的太阳耀斑为什么发生?对普通人的生活有影响吗?
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显着成效。在法律法规方面,我国形成以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