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近日发布的《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在正确的政策支持下,到2040年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全球GDP将增长12%至13%。这一预测不仅彰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更为全球贸易发展描绘了令人振奋的前景。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通过多重路径赋能全球贸易发展。
极大降低贸易成本。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信息搜寻、合同签订、跨境支付、物流运输等环节都存在大量交易成本,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能匹配、自动化流程、优化决策等显着提高贸易效率。相关研究表明,智能报关系统可缩短70%的通关时间,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管理可降低20%至30%的物流成本。
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统使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容易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设计与创新正在创造全新的贸易品类,从智能家居设备到自动驾驶汽车,从个性化医疗设备到智能农业机械,这些新产品正在成为全球贸易的新增长点。
大幅降低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门槛。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凭借其规模优势和资源实力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人工智能驱动的贸易平台提供全球市场准入、多语言客服、智能营销等工具,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全球贸易的固有壁垒,使其能够以较低成本开拓国际市场,这一显着变化有效增强了全球贸易的包容性与普惠性。
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过程也面临数字鸿沟等严峻挑战,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核心技术能力匮乏以及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计算基础设施、技术储备和人才资源,在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则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技术人才短缺、研发投入不足等困境。对此,要想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全球贸易的促进作用,国际社会需要共同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一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网络覆盖面积和质量,降低数字接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援助、资金支持和知识共享,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使更多经济体能够分享人工智能带来的贸易机遇。
推动建立开放、包容、非歧视的人工智能贸易政策环境。各国应避免采取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通过世贸组织等多边平台加强对话协调,制定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标准互认机制,降低贸易壁垒。同时,在数据跨境流动、隐私保护、数字税收等关键问题上寻求国际共识,为人工智能赋能贸易创造可预测的政策环境。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合作。发达国家应通过技术转让、人才培训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组织可搭建知识共享平台,推广人工智能在贸易领域的成功应用案例,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促进贸易发展。
发挥中国人工智能促进全球贸易的重要作用。我国拥有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数字支付等与贸易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应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分享成功经验,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为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人工智能全球贸易发展新格局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工智能正在开启全球贸易的新时代,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推动全球贸易实现更加强劲、包容和可持续的增长。正如世贸组织报告所提出的,贸易能够帮助各经济体获取人工智能相关资源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投入,促进创新传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全球贸易有望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责任编辑:)关键词: